1.
家长还能相信谁?
估计不少圈内家长都听说了。
一个单亲母亲,7月末把孩子送进自闭症公益基地夏令营,期待孩子结识朋友,受专业引导。第8天再看到孩子时,孩子嘴巴重度破损、溃烂、门牙损伤,只能通过针筒喂食。关节窝处到处都是香烟烫伤的地方。晚上睡到半夜,孩子会惊醒:“别打我!别打我!”
母亲付出的学费与信任,换来的是暴力与背叛。事件曝光后引发谱系家长群体愤怒,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。
2.
自闭症机构为何会欺凌弱小?
是谁给的“权力”?
盘点近几年自闭症康复机构虐童事件:
肇庆和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事件(2024年):9岁自闭症男孩因尿床遭教板殴打致掌骨骨折、吐血,施暴者用蚊帐遮挡监控; 北京森熙事件(2019年):月收费1.4万元的机构用棍棒绳索虐待儿童,谎称“专业训练”,致孩子出现自残撞墙等创伤行为; 广州番禺区子惠康复服务中心瑶瑶事件(2012年):4岁发育迟缓女孩被教师从平衡台拎起摔地,颅脑损伤致重度智力缺损,成“勉强会走的植物人”; 还有2019年宁德特校事件、2018年北京静语者事件,均曝出教师殴打残疾学生视频。
广州瑶瑶事件中,施暴的许老师失业半年,找到了这份工作,没有经过培训就上了岗,在监狱里,她描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:
“有人来参观中心,她不配合我,我急了。”
“中心里别的老师都打孩子,还有老师笑着说,‘不打,怎么能听话。’”
我国0-14岁孤独症儿童约200万,且每年新增约16万(《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(Ⅴ)》),但专业康复机构不足,大量无资质机构涌入市场,专业上的“没办法”,加上 “短时间内变正常”的承诺所带来的压力,在面对孩子的“不配合”时转化为无能狂怒,以期待快速改善。
子惠康复服务中心在网上打的广告
3.
暴力的底气——
随处可见的“行为矫正”意识
“行为矫正”甚至成为暴力的遮羞布——
肇庆教师声称殴打是“行为矫正”,孩子吐血后谎称是“上火”,北京森熙将体罚称为“刮痧疗法”。而庭审上,肇庆教师暴力原因仅为发泄情绪施暴。
行为矫正的底层逻辑是无处不见的“大人视角”:
总以为孩子学不会、不配合,是孩子主观不愿意不投入,只能“矫正”。
事实证明,“大人视角”会把自己和孩子带入死胡同。
尽头是谁都可以借此来欺负孩子的暴力行径。谁都可以用为孩子好的名义来“矫正”孩子。
4.
一条更有希望的路
期待更多人来走
如果站在孩子的视角,会发现,其实是孩子客观上没兴趣、能力不到,这些是哪怕打骂孩子都没办法马上调整的事。
比起走进死胡同,不如试试以孩子为中心,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小径——虽少有人行,却通向光明。
比如行为主义将社交拆解为\"眼神+语言+规则\"的机械组合。
但科学路径应遵循:
1.建立安全依恋 → 2. 感官探索世界 → 3. 理解事物因果 → 4. 发展象征游戏能力 → 5. 形成社会参照(理解他人视角)。
这是一条只能由孩子自己去走的路。
普通孩子就是走的这条路,而自闭症孩子主动走上这条路,更需要环境的支持与陪衬,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,培养自我意识,继而才能“看到”其他人,掌握社交沟通技能。
这种基于发展科学而非行为矫正的范式,正是其成为真正希望的核心所在。
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希望,也能给家长带来希望。
↓你想要的希望,暖星有信心为你提供↓
利鸿网配资-利鸿网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