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 夏季持续高温,平日里温顺的猫狗等宠物也变得烦躁易怒且带有攻击性。大皖新闻记者从池州市相关医院获悉,入夏以来,市民被猫狗等动物咬伤、抓伤的情况频发。
据悉,5月份以来仅池州市人民医院夜间急诊就接诊了46例被动物咬伤、抓伤的患者,而白天更是“每天都有”,大型犬咬伤、错误应急处理等问题更需市民警惕。
入夏后,动物咬伤、抓伤病例明显提升
7月18日,池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一名60多岁的伤者,其小腿被比特犬咬伤,留下四个明显牙印,最长伤口达2公分,属于较严重的三级咬伤。据接诊的张士成医生介绍,伤者于当天清晨5时左右被咬伤,已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接种狂犬病疫苗,转入后医院为其补充注射了1400单位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,并进行清创处理。
“大型犬牙齿携带大量细菌,这类伤口初期不能缝合,只能反复换药。”张士成医生提醒说。据介绍,上述被咬伤的患者后续还需完成多针狂犬病疫苗接种,若伤口恢复良好,一周后可能会进行二期缝合。
类似的情形不只出现在一家医院。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周桃喜介绍,五、六两个月,该院平均每月接诊的被动物咬伤、抓伤的患者有六七十例。“入夏后这类病例较春季明显增加,涉及猫狗咬伤、抓伤,甚至有蝙蝠接触导致的暴露案例。咬伤部位遍布全身,手部、腿部尤为常见。”周桃喜解释,由于夏季市民衣物单薄,皮肤暴露面积大,一旦遭遇动物攻击,更容易造成伤害。
科学冲洗是关键
被动物咬伤、抓伤后应该如何处理?“有人涂牙膏、药膏,甚至用草木灰、烟丝敷伤口,反而加重污染。”周桃喜副主任医师介绍,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(或碱性水)持续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,“这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。冲洗后需尽快就医,24小时内是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黄金时间。切勿拖延,狂犬病一旦发病,致死率高达100%。”
动物咬伤人的事件频发,也凸显出小区流浪动物管理的挑战。“流浪猫狗管理是个难题,物业既无执法权,又怕处理不当引发投诉。”池州名仁物业相关负责人汪真坦言,由于缺乏专门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,导致部分小区车库、绿化带成为流浪猫狗聚集地,存在安全隐患。其呼吁养宠物的居民自觉牵绳、清理粪便,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。
专业人士提醒,入夏后,动物情绪易烦躁,同时人身体裸露面积相对较大,市民需提高警惕,远离流浪动物,尤其不要主动挑逗、投喂。
孟智超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
编辑 王翠
利鸿网配资-利鸿网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